老闆從美國修練回來又有機會看看他怎麼一天輕鬆開完兩台心臟瓣膜手術
第一台刀是個年輕的嚴重二尖辦逆流的病人
可能是以前的細菌細心內膜炎造成拉扯住瓣膜葉片的腱索被細菌吃壞掉了也有可能是長期慢性的二尖瓣脫垂慢慢的演變成今日整個二尖瓣前葉片的腱索斷裂的慘劇
不過他是慢性發作
很感謝由台大回來的內科學長在病人心臟功能還沒有轉惡之前
就已經建議病人找我們開刀
我們確定這個壞掉的二尖瓣是無法修補的整個鍵索在前葉靠近內側聯合部斷掉一大排
修補工程絕對浩大也可能失效白費力氣
便不再做最後的心理掙扎決定幫他換了一個自費的牛心瓣膜
超音波下的血流非常順暢也沒有縫線邊緣的漏血
的確是個幾近滿分的作品
整個過程不到一個小時就結束了
中午十一點半我們已經非常後悔沒有訂便當原來今天大家都吃的到飯
第二台手術在麻醉科仔細的麻醉下下午快三點才開始
許多外科醫師習慣把難開的刀放在第二台
反正就是在怎麼難開我都沒有後顧之憂了
這個病例是半年前大腸癌造成大便性腹膜炎的患者
病人手術後揀回一命而且胃口大開卻因為反覆的發燒以及胸悶胸痛喘不過氣被診斷出細菌性心內膜炎
主動脈瓣膜被細菌吃爛了
很幸運的細菌瘤沒有掉下來造成中風或哪個肢體缺血壞死
其他兩個瓣膜都有嚴重損壞
我們心裡想著最壞的情況是要換掉三個瓣膜
打開主動脈果然主動脈上的瓣膜已經爛得不成形狀了
主動脈根部還出現四個破洞其中一個已經穿到右側心房造成一個小小的廔管
二尖瓣則是有一些細菌瘤附著在葉片以及搖搖欲墜的腱索上面
也是很難靠修補了事
而三尖瓣我們原先以為最有機會不需整理的葉片也是有兩顆顏色詭異的細菌瘤跟我們說嗨
看到這樣的結果
我想可能關鍵點還在怎麼漂亮的處理主動脈瓣膜
因為原先完整的主動脈瓣膜環狀部已經被細菌吃爛了一個大洞
病人的主動脈根部還是迷你型的不到兩公分大
我心裡想應該要做主動脈根部擴大手術連同二尖瓣換掉
才有機會讓縫針好好的固定在人工血管補片上吧另一個好處也可以裝個大一點的瓣膜
喔, 又是個跟之前一模一樣考驗心臟外科醫師3D立體概念與做勞作功力的大手術
結果不是
只見老闆看了一看主動脈根部的破洞旁邊的慢性發炎變厚的組織便決定這些主動脈根部的破洞完全可以直接修補起來即使被吃掉的主動脈環狀部還是可以靠著底下還算完整的主動脈與二尖瓣廉狀部得到足夠的支持力道
果然
二尖瓣瓣膜換好了小心的不讓豬瓣膜上面的支架擋住左心室的開口
再用非常細膩的下針技巧將另一個豬瓣膜縫在主動脈根部上
竟然可以完美的固定住
省掉原先打算要做勞作的麻煩與接下來止血到瘋掉的危機
三尖辦我們選擇修補就結束了手術
看到病人開了一個大手術還可以恢復幾乎與原先一樣的心臟功能完全不需要主動脈幫浦等的幫助
覺得
要變成這麼厲害的醫師
我看絕對不是看看書就可以的了
這類免費的精采實況演出絕對要爭取機會多多觀摩才對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挑戰guideline ------ 可憐的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的病人
那一天又輪到我跟五年級生上課
嘔, 我最近上課多的快要吐了
很興奮的發現這一組學生竟然查到了AHA美國心臟學會針對慢性二尖瓣逆流2008年最新改版的證據醫學的準則
我還以為唸完2006年準則就可以偶而電電住院醫師實習醫師了
沒想到醫學真是日新月異
唉....吾老矣
我注意到2008年準則已經把所有二尖瓣逆流手術的標準又更寬鬆了也就是時間點更往前挪了一大步
如果對照2003年版的....哈那些書上的知識只剩下思考準則與基礎病生理學還可以唸一唸
其他的多半OUTOUT OUT OF DATE
我想因為心臟外科技術的進步, 開心臟跟開胃開肝沒甚麼兩樣了
與其像以前大家都拖到一個程度發現不開刀的一年死亡率超過手術的死亡率才敢叫病人開刀
實在天差地遠
我想我們的確走向進步
可是今天發生的事情就令人作嘔了
我們又出現嚴重主動脈狹窄隨時有猝死可能然而心臟功能還好的患者
內科醫師告訴他吃吃藥就好了?
我哩勒......
雖然GUIDELINE 提到心臟收縮力太差的病人開刀是屬於CLASS IIb
也就是病人開刀可能壞處大於好處
我們今天的病人豈不是guideline 所說的Class I 絕對開刀有好處強烈建議開刀的患者族群嗎????
我不禁在想
我們外科往自信技術好的方向前進一年一年挑戰guideline
內科醫師也是一年一年挑戰guideline 看不開刀單純吃藥可以在手上玩多久可以不會死掉
啊,
真的是世間無人
如果內科醫師這樣想是對的話
我忍不住要學學海角七號中的台詞
阿, 你是來亂的唷.....................
嘔, 我最近上課多的快要吐了
很興奮的發現這一組學生竟然查到了AHA美國心臟學會針對慢性二尖瓣逆流2008年最新改版的證據醫學的準則
我還以為唸完2006年準則就可以偶而電電住院醫師實習醫師了
沒想到醫學真是日新月異
唉....吾老矣
我注意到2008年準則已經把所有二尖瓣逆流手術的標準又更寬鬆了也就是時間點更往前挪了一大步
如果對照2003年版的....哈那些書上的知識只剩下思考準則與基礎病生理學還可以唸一唸
其他的多半OUTOUT OUT OF DATE
我想因為心臟外科技術的進步, 開心臟跟開胃開肝沒甚麼兩樣了
與其像以前大家都拖到一個程度發現不開刀的一年死亡率超過手術的死亡率才敢叫病人開刀
實在天差地遠
我想我們的確走向進步
可是今天發生的事情就令人作嘔了
我們又出現嚴重主動脈狹窄隨時有猝死可能然而心臟功能還好的患者
內科醫師告訴他吃吃藥就好了?
我哩勒......
雖然GUIDELINE 提到心臟收縮力太差的病人開刀是屬於CLASS IIb
也就是病人開刀可能壞處大於好處
我們今天的病人豈不是guideline 所說的Class I 絕對開刀有好處強烈建議開刀的患者族群嗎????
我不禁在想
我們外科往自信技術好的方向前進一年一年挑戰guideline
內科醫師也是一年一年挑戰guideline 看不開刀單純吃藥可以在手上玩多久可以不會死掉
啊,
真的是世間無人
如果內科醫師這樣想是對的話
我忍不住要學學海角七號中的台詞
阿, 你是來亂的唷.....................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不要去碰被內科搞砸的病人?!
星期三的M&M是痛苦的時候
大老闆總是很注意我們一個月用了多少的葉克膜
接著一定會追問成功搶救了幾個
當然大家都把標準訂在密西根大學發表的可能沒灌水的成績五成多一些
事實上中國醫藥大學的成績是有時七八個只救回一兩個有時五六個只死掉一兩個
基本上, 心臟外科醫師第一時間決定的患者往往有較高的成功率
尤其這幾年複雜型先天心臟手術以及大人的心臟手術不管是術前就心臟功能不好, 或是術中心臟肌肉缺氧過久或保護不周, 我們已很少讓病人勉強的離開開刀房, 使用高劑量強心劑, 放在照護能力不太理想的加護病房讓人提心吊膽, 寧願及早使用葉克膜, 讓病人成功渡過手術後的危險期, 這樣的處理讓我們手術的成功率大增, 明顯的比五六年前好太多了.....
如果使用葉克膜的患者都是這類的病人, 我想成功率應該快接近七八成, 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
偏偏有些患者是緊急搶救, 或是內科要求
最多的還是做冠狀動脈氣球擴張手術的病人
由於內科醫師越來越藝高膽大, 原本書上或是全世界都建議開刀的患者, 不少被內科醫師抓去處理掉了
成功的的確也不少, 失敗的往往的劇本就是病人好好的進去心導管室, 通完或是通血管通一半便開始急救心臟按摩, 心臟罷工, 或是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 也可能是心臟功能變成比原先還沒做氣球導管之前還要糟糕, 即使使用主動脈氣球幫浦都沒用, 病人變成低心輸出量狀態, 慢慢走向多器官衰竭.....
這些病例, 我每每希望在心臟內外科聯合討論會拿來討論, 往往都被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掉了, 好像這些狀況只是一定比率會產生的併發症,不值得討論, 真的嗎????
內外科醫師一樣 , 尤其像心臟內科這種非常有外科個性的一科, 相信大家都是本著對病人好的心態, 只是有時英雄心態作祟或是思考不夠周延, 便有可能作出冒險的決定
通血管出問題, 其實都會發生, 難得的是您能不能拿出必要的salvage procedure , 越有經驗的醫師, 越可能在併發症發生時, 作出可以左右病人生命的拯救措施, 困難的還有, 您願不願意call for help...
"CALL FOR HELP!" 沒錯, 這便是大老闆老是掛在嘴上的不恥下問不恥上問, 很多時候是大主任擺不下臉去請比自己資淺十年的年輕醫師來拯救你, 像那一天在心導管室發生的狀況一樣, 心臟按摩了五六分鐘再請總醫師協調心臟外科醫師來評估作葉克膜急救, 當然急救時, 瞳孔放大, 意識喪失, 我們根本不知道這個病人急救後會不會醒得過來, 只能當作病人是有機會恢復的, 問題是, 通了一半的血管是否要繼續通下去, 我這個簡單的問題頓時讓現場氣氛降到冰點, 結果是.......
內科醫師決定縮手不做了, 外科醫師覺得病人不知道會不會醒, 無法決定是否要讓病人動大手術....
我決定讓病人擺在外科, 一但病人急救後成功甦醒應該要推病人去開刀房開刀, 我想內科醫師應該已經嚇壞了, 只有開刀一途才能讓心臟肌肉有機會恢復過來, 再來決定能不能拿掉體外心臟輔助裝置
兩天後病人已經完全甦醒,讓那些原先以為病人瞳孔變大馬上就要請家屬簽署拒絕急救同意書以及可能宣布腦死的臭傢伙馬上閉嘴
接下來呢, 我聯絡原先的內科醫師想要與他商量下一步對病人最好的決定, 他說" 很好,我們動作很快, 您們的急救非常有世界水準, 病人在您們手上一定有很好的結果,現在病人可以送去開刀房開刀了, 病人得救了....."
我回過頭請教前輩的經驗, 我們老前輩好心的告誡我, 這個病人會死, 即使目前看起來不錯, 機器好像馬上可以拿掉,心臟功能可能已經不可逆了, 訓了我一頓當初為甚麼要收這個燙手山竽
" 我們總要讓內科學習面對自己的醫療結果......更何況 這個病例可是我們成功拿掉體外循環輔助器的病例唷...."
我無奈的坐在患者床尾,
難過的快要掉下眼淚,
如果醫療者不能互相坦裎一起面對問題, 幫助病人作此時此刻對病人最洽當的處理,
我懷疑是否我們還對得起我們當初的誓約
如果我們在醫學中心的臨床決定都要將成功率, 死亡率考慮放在應不應該做之前,
我們是不是被這些統計數字給控制了呢?????
大老闆總是很注意我們一個月用了多少的葉克膜
接著一定會追問成功搶救了幾個
當然大家都把標準訂在密西根大學發表的可能沒灌水的成績五成多一些
事實上中國醫藥大學的成績是有時七八個只救回一兩個有時五六個只死掉一兩個
基本上, 心臟外科醫師第一時間決定的患者往往有較高的成功率
尤其這幾年複雜型先天心臟手術以及大人的心臟手術不管是術前就心臟功能不好, 或是術中心臟肌肉缺氧過久或保護不周, 我們已很少讓病人勉強的離開開刀房, 使用高劑量強心劑, 放在照護能力不太理想的加護病房讓人提心吊膽, 寧願及早使用葉克膜, 讓病人成功渡過手術後的危險期, 這樣的處理讓我們手術的成功率大增, 明顯的比五六年前好太多了.....
如果使用葉克膜的患者都是這類的病人, 我想成功率應該快接近七八成, 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
偏偏有些患者是緊急搶救, 或是內科要求
最多的還是做冠狀動脈氣球擴張手術的病人
由於內科醫師越來越藝高膽大, 原本書上或是全世界都建議開刀的患者, 不少被內科醫師抓去處理掉了
成功的的確也不少, 失敗的往往的劇本就是病人好好的進去心導管室, 通完或是通血管通一半便開始急救心臟按摩, 心臟罷工, 或是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 也可能是心臟功能變成比原先還沒做氣球導管之前還要糟糕, 即使使用主動脈氣球幫浦都沒用, 病人變成低心輸出量狀態, 慢慢走向多器官衰竭.....
這些病例, 我每每希望在心臟內外科聯合討論會拿來討論, 往往都被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掉了, 好像這些狀況只是一定比率會產生的併發症,不值得討論, 真的嗎????
內外科醫師一樣 , 尤其像心臟內科這種非常有外科個性的一科, 相信大家都是本著對病人好的心態, 只是有時英雄心態作祟或是思考不夠周延, 便有可能作出冒險的決定
通血管出問題, 其實都會發生, 難得的是您能不能拿出必要的salvage procedure , 越有經驗的醫師, 越可能在併發症發生時, 作出可以左右病人生命的拯救措施, 困難的還有, 您願不願意call for help...
"CALL FOR HELP!" 沒錯, 這便是大老闆老是掛在嘴上的不恥下問不恥上問, 很多時候是大主任擺不下臉去請比自己資淺十年的年輕醫師來拯救你, 像那一天在心導管室發生的狀況一樣, 心臟按摩了五六分鐘再請總醫師協調心臟外科醫師來評估作葉克膜急救, 當然急救時, 瞳孔放大, 意識喪失, 我們根本不知道這個病人急救後會不會醒得過來, 只能當作病人是有機會恢復的, 問題是, 通了一半的血管是否要繼續通下去, 我這個簡單的問題頓時讓現場氣氛降到冰點, 結果是.......
內科醫師決定縮手不做了, 外科醫師覺得病人不知道會不會醒, 無法決定是否要讓病人動大手術....
我決定讓病人擺在外科, 一但病人急救後成功甦醒應該要推病人去開刀房開刀, 我想內科醫師應該已經嚇壞了, 只有開刀一途才能讓心臟肌肉有機會恢復過來, 再來決定能不能拿掉體外心臟輔助裝置
兩天後病人已經完全甦醒,讓那些原先以為病人瞳孔變大馬上就要請家屬簽署拒絕急救同意書以及可能宣布腦死的臭傢伙馬上閉嘴
接下來呢, 我聯絡原先的內科醫師想要與他商量下一步對病人最好的決定, 他說" 很好,我們動作很快, 您們的急救非常有世界水準, 病人在您們手上一定有很好的結果,現在病人可以送去開刀房開刀了, 病人得救了....."
我回過頭請教前輩的經驗, 我們老前輩好心的告誡我, 這個病人會死, 即使目前看起來不錯, 機器好像馬上可以拿掉,心臟功能可能已經不可逆了, 訓了我一頓當初為甚麼要收這個燙手山竽
" 我們總要讓內科學習面對自己的醫療結果......更何況 這個病例可是我們成功拿掉體外循環輔助器的病例唷...."
我無奈的坐在患者床尾,
難過的快要掉下眼淚,
如果醫療者不能互相坦裎一起面對問題, 幫助病人作此時此刻對病人最洽當的處理,
我懷疑是否我們還對得起我們當初的誓約
如果我們在醫學中心的臨床決定都要將成功率, 死亡率考慮放在應不應該做之前,
我們是不是被這些統計數字給控制了呢?????
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幸福的一件事.... 談談偉大的細菌性心內膜炎手術的美技
我的一位病人是從社區醫院莫名發燒因為醫師仔細聽診才診斷出來是嚴重細菌性心內膜炎
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嚴重的主動脈瓣膜及二尖瓣瓣膜缺損, 最厲害的是細菌已經把主動脈壁吃破了讓主動脈根部鼓了一個大包
看了超音波我知道這必須切掉所有的瓣膜組織還要重建主動脈瓣與二尖瓣相連的結構,才可以真正徹底解決病人反覆性菌血症及心臟衰竭的問題,如果醫師只想做保守一點下台,肯定病人會出不了院.....
打足了兩個禮拜的抗生素, 我們趕快商請主任一起來做這個複雜的心臟手術
只見病人的主動脈瓣膜及二尖瓣爛得不成樣子, 主動脈瓣膜的下方真的發現那個在超音波下很明顯的爛窟窿, 我們將主動脈瓣膜連接至二尖瓣的窗簾狀結構全部切開並清除糜爛的組織, 最後開始要重建的時候來發現病人的右側冠狀動脈與左冠狀動脈在同一個瓣膜竇狀部長出來, 天呀...
我們縫完機械性二尖瓣瓣膜並將原先的主動脈二尖瓣窗簾狀連接部( aorto-mitral curtain ) 以人工血管重建後良好主動脈瓣膜足夠的開闔距離再縫上機械性主動脈瓣膜, 再將主動脈根部重建回來, 左心房頂重建回來, 左心房縫好,移除主動脈夾,. 縫好右心房, 讓心臟跳回來... 還好瓣膜閉闔都沒有問題, 可是右心室收縮不良, 推測是右邊的冠狀動脈還是因為主動脈根部重建造成壓迫血流量異常....我們再以不停跳的技術將一條大腿的表淺靜脈接到病人右側冠狀動脈, 果然原先收縮不良的右心室就恢復正常收縮, 到此, 病人已經接受心臟手術九個多小時, 接下來便是痛苦的止血程序
所有主動脈手術用到人工血管補片, 人工血管....都很難止血, 原因是主動脈壓力大, 任何一個不平整的針孔小洞都可以血流成河...我們中午沒吃, 晚飯沒吃, 拼命的在病人新的主動脈根部的人工血管補片上拼命的縫合止血, 很快的
1, 2, 3,4...小時過去了, 總算出血由快速湧出變成小河涓涓, 變成細流滴溚到可以接受的速度, 跟刀的學妹才發現, 原來縫完那麼多複雜的縫線後, 手術才完成一半, 另一半是耐心折磨人的止血工作.....
終於使用了好多種止血方法病人成功的達到可以關起傷口的小小滲的程度, 回到加護病房高興的看著第一個小時不到50cc 的出血量, 我才知道, 一個成功有經驗的心臟外科醫師, 其實就是要成功解決病人的生理畸形, 切除病理構造, 做好完美可能3D都畫不太出來的手術重建, 最最重要的是...... 讓病人不會死於出血..................................................................................................................................
很幸運的我置身於這樣功夫絕頂神乎其技的主任領導下, 如沐春風
我期望有一天我可以單獨完成這個手術,當然, 如果有人可以跟我一樣有耐心的幫忙縫合結束後的止血工作, 那會是多幸福的一件事.....
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嚴重的主動脈瓣膜及二尖瓣瓣膜缺損, 最厲害的是細菌已經把主動脈壁吃破了讓主動脈根部鼓了一個大包
看了超音波我知道這必須切掉所有的瓣膜組織還要重建主動脈瓣與二尖瓣相連的結構,才可以真正徹底解決病人反覆性菌血症及心臟衰竭的問題,如果醫師只想做保守一點下台,肯定病人會出不了院.....
打足了兩個禮拜的抗生素, 我們趕快商請主任一起來做這個複雜的心臟手術
只見病人的主動脈瓣膜及二尖瓣爛得不成樣子, 主動脈瓣膜的下方真的發現那個在超音波下很明顯的爛窟窿, 我們將主動脈瓣膜連接至二尖瓣的窗簾狀結構全部切開並清除糜爛的組織, 最後開始要重建的時候來發現病人的右側冠狀動脈與左冠狀動脈在同一個瓣膜竇狀部長出來, 天呀...
我們縫完機械性二尖瓣瓣膜並將原先的主動脈二尖瓣窗簾狀連接部( aorto-mitral curtain ) 以人工血管重建後良好主動脈瓣膜足夠的開闔距離再縫上機械性主動脈瓣膜, 再將主動脈根部重建回來, 左心房頂重建回來, 左心房縫好,移除主動脈夾,. 縫好右心房, 讓心臟跳回來... 還好瓣膜閉闔都沒有問題, 可是右心室收縮不良, 推測是右邊的冠狀動脈還是因為主動脈根部重建造成壓迫血流量異常....我們再以不停跳的技術將一條大腿的表淺靜脈接到病人右側冠狀動脈, 果然原先收縮不良的右心室就恢復正常收縮, 到此, 病人已經接受心臟手術九個多小時, 接下來便是痛苦的止血程序
所有主動脈手術用到人工血管補片, 人工血管....都很難止血, 原因是主動脈壓力大, 任何一個不平整的針孔小洞都可以血流成河...我們中午沒吃, 晚飯沒吃, 拼命的在病人新的主動脈根部的人工血管補片上拼命的縫合止血, 很快的
1, 2, 3,4...小時過去了, 總算出血由快速湧出變成小河涓涓, 變成細流滴溚到可以接受的速度, 跟刀的學妹才發現, 原來縫完那麼多複雜的縫線後, 手術才完成一半, 另一半是耐心折磨人的止血工作.....
終於使用了好多種止血方法病人成功的達到可以關起傷口的小小滲的程度, 回到加護病房高興的看著第一個小時不到50cc 的出血量, 我才知道, 一個成功有經驗的心臟外科醫師, 其實就是要成功解決病人的生理畸形, 切除病理構造, 做好完美可能3D都畫不太出來的手術重建, 最最重要的是...... 讓病人不會死於出血..................................................................................................................................
很幸運的我置身於這樣功夫絕頂神乎其技的主任領導下, 如沐春風
我期望有一天我可以單獨完成這個手術,當然, 如果有人可以跟我一樣有耐心的幫忙縫合結束後的止血工作, 那會是多幸福的一件事.....
訂閱:
文章 (Atom)